第三十七章:志愿军-《落脚之地》
第(2/3)页
,企图迂回江界,威胁志愿军西线主力侧翼,以配合西线联军集团进攻。为彻底粉碎联合国军之进攻,志愿军于11月25日发起第二次战役,位于东线的志愿军第9兵团奉命歼灭美第10军进至长津湖的敌人。
一碗饭率领的镜族子弟兵隶属志愿军第9兵团,奉命前往长津湖战场。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最后注入鸭绿江。该地区山高路窄,林木繁盛,人烟寥落,战场环境非常险恶。
侵入这一地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是东线“联合国军”的主角,其前身最早是组建于1775年的海军陆战队第1连,是美国陆战队中历史最为悠久的部队。该师在1941年2月正式建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表现非常出色,因辉煌战绩与顽强斗志在美军中第一个荣获以总统名义颁发的“优异部队”奖。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陆战1师作为麦克阿瑟手中最可器重的王牌部队,参加了著名的仁川登陆。
长津湖战役时,美军陆战1师下辖陆战第1、5、7团,第11炮兵团以及坦克营和工兵营等支援部队,总兵力约2.5万人,师长史密斯少将,他作战经验丰富,对后方补给安全非常重视。全师重武器约85辆坦克、18门155榴弹炮、54门105榴弹炮、153门大、中口径迫击炮及36门75战防炮,此外还能随时得到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的空中支援。
与薄袄志愿军一把炒面一口雪相比,更显优势的是美军单兵被服装具非常完善,士兵均配发羊毛内衣、毛衣、毛裤、带帽防寒服、防雨登山服以及鸭绒睡袋。美军战地伙食亦非常丰富,著名的C类口粮是随身携带的可以不经加热即可使用的野战食品,可以完全保障一个人在大运动量情况下的热量补充。
志愿军第9兵团决心抓住美军兵力分散,尚未发现志愿军集结的有利时机,首先歼灭美陆战1师两个团于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之间地区。
得手后,再歼美步兵7师和陆战1师敢于北上增援的部队。决定以志愿军第20军59师攻击柳潭里以南的德洞山口,切断美军柳潭里与下碣隅里之间联系,并从南面攻击柳潭里;志愿军第58师从东、南、西三面攻击下碣隅里;志愿军第60师从古土里以北出击,切断古土里与下碣隅里道路,从北面攻击古土里;志愿军第89师主力在柳潭里以西作为预备队。
志愿军第27军79师从北面攻击柳潭里;志愿军第80师和81师一个团攻击新兴里;志愿军第81师主力两个团则在赴战湖地区展开,对该地区的美军第7师一部进行警戒,掩护军的侧翼。
11月27日,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气温降到零下30度,9兵团20军和27军共约8万人,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缺衣少食的困难,悄然进入攻击位置。
当日24时,在漫天飞雪中,志愿军第9兵团按照预定部署开始猛烈地攻击目标。长津湖战场的美军各部队几乎毫无防备,在突然遭袭下,慌忙抵抗。
美军陆战1师到底是美军王牌部队,训练有素,慌而不乱,迅速以坦克构成环行防御,以待后援。
志愿军经一夜艰苦战斗,至28日拂晓,终将一字长蛇似的美陆战第1师及步兵第7师一部分割为五段,包围了下碣隅里、新兴里、柳潭里、古土里的美军,为各个歼敌创造了有利局面。
下碣隅里是长津湖最南端的一个小镇,有通往新兴里、柳潭里的公路,它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四周是坡度平缓的丘陵。东北方向有一片绵延起伏的山地,主峰为1071.1高地,也称东山,可俯视整个小镇。
11月19日,美陆战1师到达下碣隅里,师长史密斯没有率部急速北进,而是就地紧张施工,修建简易机场,设置师前进指挥部和后勤补给基地,储存了大量补给物资,并建起坚固的环形防御阵地,以支持前出到新兴里的美步兵第7师第31加强团和前出到柳潭里的陆战第5团和第7团,这一态势对美军的进攻和退却都十分有利。
下碣隅里的战术地位非常重要,拿下并关闭这扇大门,长津湖地区的美军就无逃生之路。
11月27日夜24时,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和174团徒涉长津江,28日凌晨3时攻占富盛里、上坪里,切断公路,与长津江西侧的173团对下碣隅里形成合围之势。友邻志愿军第60师在古土里以西展开,切断下碣隅里至古土里的公路,并以小部队向美军作战斗侦察。
28日白天的下碣隅里一片寂静,天将黑时飘起了雪花。美军陆战第7团2营两次沿下碣隅里至柳潭里的公路北进,均被击退。美军陆战1团3营南进,企图打通与古土里的联系也未成功。当日20时,志愿军第58师开始侦察性的试探攻击,以查明美军阵地的薄弱环节,随后开始了持续30分钟的火力准备。
最后一发炮弹落地,军号响起,志愿军第58师173团从南、西,172团从东,同时发起攻击,174团为预备队。美军坦克炮、迫击炮、火箭筒和轻重机枪以远近、轻重配置,形成绵密的防御火网,在阵地前形成一片死亡地带。但志愿军将士迎着密集的弹雨,毫无惧色地突破防线,甚至插到下碣隅里纵深的机场。
长津江东的志愿军第172团先攻占上碣隅里,而后继续向下碣隅里方向发展,被敌人密集火力所阻,即转向攻击东山。
志愿军战士们在弥漫的风雪中摸上东山,连续夺取了3个山头,配合正面部队攻占了1071.1高地主峰及其西南小高岭。这两处高地对敌威胁极大,6连1排在排长赵海根的率领下,坚守小高岭阵地,连续击退美军6次进攻,以伤亡30人的代价,消灭美军近百人,战后荣立集体一等功。当晚,20军著名战斗英雄、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率该连第3排换下6连1排,加固工事,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战斗。29日拂晓,172团完全控制了下碣隅里以东的山地。
江西的志愿军173团也于28日晚22时攻入下碣隅里以西外围村落京下里,与美陆战1师坦克营展开激战,因地形开阔,遭敌坦克反击,伤亡很大,未能攻占。攻击飞机场的部队,也被美军的猛烈火力阻于铁丝网外的开阔地。
志愿军174团攻击岛内里时,也因美军火力过大而未得手。
战至29日拂晓,因志愿军步兵轻武器无力压制美军大量坦克和大口径火炮组成的火网,伤亡重大,攻击受挫,志愿军部队无力再向下碣隅里镇中发展攻势,被围美军得到喘息机会。
29日天亮之后,美军开始反扑。首当其冲的是东山小高岭阵地,美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发起攻击,规模逐次增大,但都被杨根思带领的3排击退。
10时许,更大规模的攻击开始了,地面炮火轰击,空中敌机多批次轰炸扫射,炮弹、炸弹和凝固***把东山烧成一片火海。志愿军172团9连坚守1071.1高地主峰的战士仅余30人,且人人带伤,仍在火海中坚守阵地。
与此同时,扼守小高岭阵地的杨根思3连3排已打退美军8次进攻,全排也伤亡惨重,弹药耗尽,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和两名伤员。
未待团增援分队赶到,美军第9次进攻已经开始。在这危急关头,杨根思和两名战士打完所有的手榴弹和枪弹。面对蜂拥而上的美军士兵,杨根思抱起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毅然冲向美军,拉响***,同归于尽!他以鲜血和生命实现了中国志愿军“人在阵地在”的诺言。
1950年11月29日这一天,志愿军172团各连在美军地面、空中火力封锁之下,失去和师、团指挥部的联系,没有任何补给和支援,仍奋勇搏杀,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守住了关键的东山。志愿军第9兵团对下碣隅里的凌厉攻势极大地震动了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他下令古土里美军迅速增援下碣隅里。该处美军临时组织了一支近千人的特遣支队,在北援过程中,该支队遭到了志愿军第20军60师的层层阻击和伏击,最后仅有400人进入下碣隅里。
30日,志愿军第9兵团电令58师坚决攻歼下碣隅里之美军,并以友邻27军2个团自北向南攻击水曲里,以1个团抢占长津桥配合作战。58师受领任务后,师长黄朝天将全师可战兵力合并组成12个连,以江东部队依托东山进行主要突击,以江西部队佯攻京下里、岛内里。
当日22时50分,战斗发起。江东志愿军部队战至12月1日1时,突破美军前沿阵地,击溃反击后,迅速越过公路向西发展,进入纵深战斗时,遭到美军坦克群阻击,指战员们凭借手中轻武器,与美军坦克展开激战,终因伤亡过大被阻。
江西志愿军部队攻击京下里及飞机场时,亦被美军坦克火力所阻,几次破击坦克未成,弹药、炸药耗尽。友邻27军因有攻击新兴里之敌的任务,无法继续配合作战。拂晓时分,志愿军第58师奉命撤出战斗,扼守原有阵地。
在58师和60师分别在下碣隅里和古土里打响时,志愿军第59师也在28日拂晓攻占了死鹰岭、西兴里地区,切断了柳潭里与下碣隅里之间联系,坚决阻美军增援和突围。战至12月3日,柳潭里、困水里突围之美军在下碣隅里之美军的接应下,猛攻志愿军死鹰岭阵地。
当日15时,志愿军阻击部队弹药耗尽,冻饿伤亡很大,阵地被美军突破,美军一部侥幸夺路东逃,与下碣隅里之敌会合。
集结在下碣隅里的美军越来越多,近万人,单靠志愿军20军58师已无法攻歼。志愿军第9兵团总部命令58师将任务交给即将赶来参战的第26军,与60师一起进至古土里、黄草岭地区,用5至7天时间,阻敌南逃北援,守住最后一道闸门。这时,从下碣隅里东北的新兴里战场,传来了友邻27军歼灭美步兵第7师31团的重大胜利的消息。
新兴里位于丰流里江入长津湖湖口南岸,南高北低,东西狭长。村北地势平坦且有窄轨铁路和公路,村西滨湖,地形狭窄,不便于大部队展开。村南主峰、1221高地、1239高地三座山峰呈三足鼎立之势,为新兴里到下碣隅里公路之咽喉。
侵入这一地区的是美军步兵第7师先头部队第31团团部和第3营、第32团1营和配属的师第57野战炮兵营及31团重迫击炮连和坦克连,统归第31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指挥,担负在长津湖东岸的进攻任务。
美军第31团历史悠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入侵俄国西伯利亚战功显赫而荣获“北极熊团”称号。战斗打响时,美军大致部署为:32团1营前伸至新兴里西北5公里之内洞峙,31团团部在新兴里以南约6公里的后浦,31团第3营和57野战炮兵营刚刚到达新兴里,正准备宿营过夜,警戒疏忽,配置缝隙大,极利志愿军割裂合围歼灭。
11月27日子夜,按照志愿军第9兵团和27军的命令,第80师配属81师242团,在27军副军长兼80师师长詹大南统一指挥下,突然向新兴里地区之美军发起了进攻。
经过一夜激战,志愿军238团攻占了新兴里以北、以东一线高地;239团攻占新兴里以南1455和1100高地,并曾一度攻入新兴里村内;志愿军240团夺取了内洞峙东北、正北和西北一线高地;志愿军242团攻占新兴里以南的1221高地、高峰和新岱里,完成了对新兴里及内洞峙地区美军的合围。
在战斗中,志愿军239团2营4连冲杀在前,以果敢动作在1200高地歼灭睡在帐篷内之美军1个排,而后乘敌不备,迅速冲入美31团第3营营部,将其捣毁。拂晓前夕,该连又突袭美军57炮兵营A连火炮阵地,缴获了4门105毫米榴弹炮,出色完成了穿插敌纵深的任务。
28日天亮时,新兴里周围的高地,几乎全被志愿军所控制,虽未能按预期计划全歼敌人,但已将美军合围压缩在新兴里、内洞峙之狭小地域内,陷美军于不利态势。
当日6时,被打散的长津湖美军集结起来向分散的志愿军开始反击,而志愿军80师由于指挥上存有麻痹轻敌思想,未能认真查明美军实情,乘美军混乱之际发展战果,误认为新兴里美军已基本被歼,准备天明清扫战场,致遭美军反冲击后退出村落。
7时10分,由后浦来援之美军以12辆坦克进至1221高地东南公路,被志愿军242团3营拦阻,战至16时,美军坦克被志愿军龙虎装甲军步兵防坦克歼击小组以炸药击毁4辆,余者窜回,美军解围企图未逞。
美31团团长麦克莱恩也率指挥所进入内洞峙与美32团1营会合。经一昼夜战斗,志愿军80师步兵伤亡减员达1/3,该部队除吃干粮与吞雪外,均未得热饭热水,弹药仅补充到少许子弹和手榴弹。
1950年11月28日晚,志愿军27军命令80师继续对新兴里、内洞峙之美军攻击,志愿军238团和239团苦战一夜,曾数度多路突入村内,但因缺乏有效通信手段,各自为战,且受美军步兵火力和自行高射炮及四联高射机枪等重火力狂扫,又付出重大代价。
29日拂晓,27军首长见不能全歼此部美军,遂令停止攻击。志愿军240团进攻内洞峙也进展不大,但在29日凌晨4时,美32团1营残部惧怕被歼,丢弃榴弹炮4门和300具尸体,突破240团3营阵地,逃向新兴里。途中,美31团团长麦克莱恩被志愿军击毙。5时,志愿军240团占领内洞峙及其东南阵地。
新兴里战斗打了两天两夜,仍无进展,志愿军80师步兵伤亡及冻伤减员总数已逾2/3,损失最重的239团合并建制,只能编成3个步兵连,238团也缩减合并为6个步兵连,240团情况稍好。
根据美军战俘供叙,志愿军第9兵团终于查明该地区美军兵力约4个营,超过战前估计。志愿军首长决心调81师会同80师共5个步兵团,坚决消灭新兴里之敌,并由81师师长统一指挥。
11月29日、30日两天,长津湖志愿军各团加紧准备工作,而新兴里之美军虽得到大批空投弹药和物资,但志愿军接连打退由泗水里、后浦之美军数次增援,致使新兴里美军渐趋绝望。
30日晚,经15分钟炮火急袭,长津湖志愿军攻击各团于23时再次发起冲击。至12月1日拂晓前,先后突破美军前沿,并占领几处房屋。但在美军阵地内,仍遭凶猛强大火力拦阻杀伤,无甚进展,尤其志愿军241团2、3营沿窄轨铁路两侧以密集纵长的队形向美军冲击,被美军自行高炮横扫,一夜中3个步兵连失去战斗力。
天明后,美军被压缩于更狭小的地域。志愿军27军首长下定决心,白天也要打,不消灭美军“北极熊”誓不罢手!
翌日,新兴里之美军经志愿军连续围攻,伤亡惨重,外援无望,即将被歼,乃于11时在飞机40余架次掩护下向志愿军241团阵地猛烈突围,241团未能堵住敌人,阵地被美军突破。
一直在1221高地及公路以东一线担负阻援任务的志愿军242团3营见状,立即展开火力向突围之美军密集队形猛烈射击,阻止南窜。
志愿军242团2营及80师各团,分别依托公路东之有利地形,向美军侧方、后尾和正面猛烈冲击,将美军大部歼灭于新兴里地域。
令人无比痛惜的是,长津湖志愿军242团5连奉命在美军撤退途中设伏。当战斗打响后,却无人站起来冲锋。已经展开战斗队形的整整一个连的干部战士,全部冻死在简易的掩体中。这些顽强的薄袄士兵在连续几个昼夜零下30的严寒中,没有一点热食进口,依旧静静地埋伏在冰冷的雪地里。
新兴里美军一部约200余人拼死突破志愿军1221高地,沿长津湖边南逃。美军另一部约400余人则沿公路西窜,被志愿军242团1营截住全歼于后浦以北洼地。至12月2日4时,新兴里战斗乃告结束。志愿军239团3营在打扫战场时,将美军第31团“北极熊”团旗缴获。
1950年12月1日,东线美军全线后撤的迹象已十分明显,志愿军第9兵团决心全力以赴,组织一切力量,围追堵截,攻击长津湖地区之美军。
2日14时,志愿军第9兵团命令预备队第26军迅速南下接替20军对下碣隅里的攻击,得手后再南下直取咸兴。
志愿军第26军留第78师于厚昌江口以东地区保证作战侧后安全外,率领第76师、77师、88师由中江镇南下,直指下碣隅里。当时,由于部队距离攻击出发位置均在100—150里之外,道路通行状况差,加之天降大雪,气候寒冷,除第76师在4日拂晓前到达指定位置并接替20军58师防务外,77师和88师迟至6日才赶到。
1950年12月3日,在下碣隅里收拢的美军已超过1万人,另有英国第41特遣队125人和少量南朝鲜警察。而周围则有志愿军的10个师,并已炸毁了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公路上的所有桥梁。
为了突出重围撤至海边,美军C-47运输机利用下碣隅里的简易机场,抓紧时间空运伤员,从12月1日至6日,共运走伤员4468人,同时运来大批弹药、燃料、食品等补给和500多名伤愈归队的陆战1师官兵,加上以前在下碣隅里储存的物资,已基本可以保证撤退之需要。
12月5日晚,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对部队进行了整编,组成陆战5团战斗群和陆战7团战斗群,准备在大量航空兵的火力支援下向古土里突围撤退。
美军十分清楚东山对后撤的意义,新一轮的争夺又开始了。12月6日清晨,美陆战5团向东山发起攻击,4个多小时的狂轰滥炸,14时美军终于夺取了东山。
随后美军的突围开始了,但一出下碣隅里就遭到志愿军的火力阻拦。日落时分美军仅仅前进了7公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