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撤退-《落脚之地》
第(1/3)页
安身立命,恍如隔世。
背井离乡,起家如针挑土。
下南洋,走西口,闯关东,都是迫不得已。
华侨城变成空城,当听到‘打倒资本家’口号时,刚回国的海外华人们又开始大规模出国,因为无论是在海外还是国内,小富即安的他们最担忧的事是:多年打拼积攒的私人财产一夜之间被没收。
海外华人们做梦都想成为有钱的大资本家,身无分文的穷才是世上最可怕。
1949年2月,三大战役全部结束后,国民党的大势已去。
蒋委员长也从未想到自己今天也会落到当年围剿红军赶尽杀绝被迫长征的下场,他也要开始撤退逃亡。
1937年,淞沪会战后,蒋政府提前撤退去三峡天险屏障的重庆。
1949年,三大战役后,与福建隔海相望的台湾成为蒋政府的落脚之地,成为国民党的‘延安’,民国尚未寿终正寝。
害怕舆论传说中的仇富主义,1949年2月的上海最恐慌忙碌,整个长江流域仍至全国的官僚/公务员/财主/商贾/富翁/名媛/华侨/企业家/国军家眷/外国公民都聚集在中国最繁华的城市,准备拖家带口撤退。
此时的法币已成废纸,北岸的解放军尚未渡江,南京的官员与军队们开始在金融中心的上海翻箱倒柜,争分夺秒把中央银行金库里的大量黄金白银钻石美元和值钱抵押物全都装船运往台湾,国民党政府公务员和国军家眷们也乘船前往台湾,王猛和王镇恶一家也不例外。
有权人都去了台湾。
有钱人都去了香港,与蒋有过节隔阂的政客和军官也都去了香港。
可能是看透了国民党政府的腐朽黑暗和老蒋的权利独裁,上海的财主富翁企业家们需要找到一个相对法治公平的环境继续经营创业,英国的《大宪章》的口碑较好,香港又是国际自由贸易港,从未出过军政独裁者,没有牛李之争,制度健全,且非常尊重资本,比较适合商人生存。
上海大佬杜月笙也去了香港。
2月21日,在上海浦西外滩CH中国公司总部会议室里,唐人街二十八将和刘悟透一碗饭,还有民生公司的卢先生,圆桌集体讨论一个极其重要的决策:何去何从。
江浙沪的大小企业家们争先恐后将机器设备/贵重资产/账本文件/家具汽车全部打包装船运往香港,民生公司往返上海至香港的船运生意日进斗金,财源滚滚,卢先生也坐镇上海亲自指挥。
卢先生与铁匠刘悟透是重庆北碚区关公庙里的结拜兄弟,民生公司和淬火公司都面临一个艰难抉择。
刘秀的处境很尴尬,1946年回国创业,三年已经投资下七千万美元和八千万大洋,而且都是银行的有息贷款,现在麾下的几家工厂公司刚刚竣工投产,产业链供应商们都撤退跑光,国内消费市场也紧缩,四座华侨城也变成空城。
做生意都要评估风险,中国的每个私营企业家也都担忧辛苦打拼的产业被没收充公,刘秀和卢先生也不例外。
刘秀创业非常依赖美国和香港的资本,他不能背叛资本家。
如果要撤退,去哪里?台湾,香港,新加坡,美国加州,还是智利,或者阿根廷与墨西哥。
贾复发言:“我们还是把总部搬回美国洛杉矶,把工厂设备都运至加州西海岸。”
一文字建议:“加州太远,我们的工厂设备漂洋过海搬过去,属于美国迭代淘汰设备,根本就没有市场竞争力,容易倒闭。上海的老板们拖家带口都搬去香港,我们也应该去香港。”
撤退去美国加州被否决。
邓禹认为:“香港陆地紧挨着广东宝安县,距离广州市也只有150公里,20万解放军三天之内就能轻松拿下攻陷。还是跟随蒋委员长撤退去台湾,隔着300公里的海峡,国军还有近百万军队守卫,相对安全。”
吴汉说话:“香港挨着近,弹丸之地,囊中之物,解放军反而会放过,更重要的原因是:香港是中国百年政治变幻里最中立的庇护落脚所,是中国人观察西方文明制度最近的一扇窗户。”
吴汉继续:“我调查过,孙中山蒋介石李宗仁等都在香港逗留过,以及南昌起义后的红军革命将领也就是现在的解放军首长们大多数都在香港避难休养过,国共双方的领导们从未在香港被捕关押过,香港对不同政见的避难者都一致同仁,对中国的红色革命事业是有恩的。中国人讲究知恩图报,解放军首长们也是中国人,绝不会贸然去收复香港关闭窗口,反而会集结屯兵福建。”
保留香港,通风透气。
杜茂也支持吴汉的观点,他认为:“香港是中国看世界的一扇窗户,一扇通风透气修养避难的窗户,也是中国各派革命者的传统庇护所,与解放军没有深仇大恨,反而有恩。但老蒋当年的五次围剿红军和白色恐怖大肆屠杀地下党,水火不容,做得太绝,老蒋自己心里也明白解放军应该不会放过杀戮太重的他!。”
撤退去台湾也被否决。
参加会议的二十八将逐渐都倾向搬迁去香港,民生公司的卢先生也准备撤退去香港。
邓禹插话提醒:“香港是弹丸之地,寸土寸金,造船厂基地和钢铁厂都是需要极大占地面积的产业。香港商业发达,银行林立,贸易公司繁多,热衷做转手买卖交易,喜欢短期赚快钱,但其工业制造业薄弱,不愿长期投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以制造业为核心的CH公司始终是以通用电气/西门子/三菱等工业制造巨头为标杆,而不是以花旗银行/汇丰银行金融巨擘为榜样。香港的土壤适合我们暂时落脚,但不适合我们扎根生长壮大。”
香港适合开店,但不适合建厂建工业基地,在场的各位都承认。
邓禹又补充:“还有,香港的军事防御能力较差,1941年12月,5万日军就轻松攻陷拿下。我们现在搬迁去香港再投资建厂,也需要三年才能竣工投产,如果百万雄师的解放军突然想趁势统一中国,去收复近在咫尺的英国殖民地香港,我们岂不是又要搬迁撤退?”
撤退去香港也被否决。
“去巴西…”“去南非…”“去西班牙…”“去印尼…”“去菲律宾…”。二十八将讨论不休,刘秀刘悟透卢先生三位老板都一言不发,倾听各位高层管理人的建议和分析。
刘秀在等待料事如神的父亲出声发言,他知道自己的父亲非同凡人,睿智的父亲就是华夏文明的智慧总结,他能领悟出棘手事件本质原理和猜透人物心理所思。
民生公司老板卢先生也想听听大哥铁匠的高见。
刘秀主动问父亲:“爸!你给个主意?”
铁匠犹豫半天,终于说话:“自辛亥革命以来,军阀割据各自为政,解放军能一统华夏,结束长期的内讧建立新中国,也是一个时代功绩。他们能动员广大疾苦群众的思想初心与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中‘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三大口号非常类似,列宁也是依靠这种大同社会集体领导的理论建立苏联。”
铁匠继续:“物极必反,盛极而衰,这是宇宙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原理。追求大同平等的理想过了头,反而导致极不平等,变成个人高度集权独裁滥杀无辜的悲剧,比封建帝王社会和资本拜金社会还残忍,太平天国的内讧和斯大林的大清洗就是实例。善良愚忠的人们想得到极致的平等自由,却往往得到极致的不平等和不自由。”
实践已经证明了刘悟透的物极必反宇宙原理,现场各位认为言之有理。
“我曾经在牛角镇图书馆研究过《资本论》,作者的推理漏洞百出,缺乏逻辑,狭隘提出主义/阶级/计划/剥削/剩余价值/资本家这些隔阂词语,制造对立,严重忽略人性本身的善与恶,无视市场经济和企业家精神,盲目把当今社会主要矛盾归咎于金钱财富,而不归咎于权利的滥用和法治的执行不力,明显就是一个失业者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第(1/3)页